沿古道赴清许两村,顺幽竹访书屋现况

  • 发布时间:2021-07-18 20:10:21
  • |
  • 作者:隆德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414次


团队名称:筑梦逐行小分队

项目类型:乡村振兴实践团

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老师:何韶华、蒋宇欢
团队成员:马娟、邵昀、摆俊龙、陈晓婷

                 王佳学、李萌、王娜娣

图片

夏日迟迟,树影流动,沿小路南行百二十步,至清泉许沟两村,青山绿水,乡间小路,树木葱茏,盈盈翠竹,闲庭信步,悄入书屋,书如繁花,心乐之,指尖划过扉页,书墨飘香,陶醉在知识的花海中,浸染芳香。7月17日,我们来到了清泉村、许沟村的农家书屋。


1

清泉村




在清泉村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村书记对书籍的热爱,也体会到将十年时间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书屋管理员对书屋浓厚的感情,还看到了入职不久的“乡村妈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样子。随即我们采访了清泉村的几位村民,从另一个角度更全面的了解到了农家书屋的基本情况。





2

许沟村




在与许沟村村支书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的农家书屋不光是孩子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也是村民学习养殖和种植知识的老师,通过这些老师,村民们在农业方面实现了劳动型和知识型相结合的劳作方式。






如果你要说培养儿童的艺术素养只能是城里孩子的专属,那你就错啦,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在乡村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练习绘画,弹奏钢琴已成为常态。这样集学习,娱乐,艺术于一体的农家书屋,你心动了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清泉村和许沟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切的出现与农家书屋有着紧密的联系!农家书屋的形式丰富多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它更多的注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和文化记忆。这不仅开阔了村民的眼界,而且切实地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为村民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农家书屋对农村整体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让我们共同为农家书屋贡献力量,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人物专访

问: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书法和绘画的?
齐爷爷:我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后来就开始自学,一直坚持到现在。
问:请问您之前在隆德县文化馆当馆长的时候有哪些有意义的经历?
齐爷爷:当时隆德县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是在一起的,我们这一辈人共同把民间的高台马社火、杨氏泥塑、魏氏砖雕等等这些传统技艺申报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请问您在退休后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齐爷爷:我退休回来之后除了继续研究书法和绘画,还学习了二胡,并且创办了我们村的文化大院。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沙塘镇许沟村的齐发智爷爷,78岁高龄的他拥有着48年的党龄。

进入屋内,墙上挂着的都是齐爷爷亲手所绘的丹青、所书的墨宝。他为我们讲述了他13年从事教育行业教书育人的难忘经历,也为我们介绍了他在隆德县文化馆任职的许多故事。

更加珍贵的是,齐爷爷从隆德县文化馆馆长的岗位上退休后,就回到他的家乡沙塘镇许沟村居住,并且被许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招募为文化服务志愿者。他看到村民农闲时文化生活单调,就联合非遗传承人成立自乐班,每天晚上在实践站唱秦腔;他还组织老一辈手艺人教村民练习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技艺。他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摊戏的县级传承人,也是许沟村文化大院的创办人和总导演,更是许沟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看到了齐爷爷和一位老奶奶合作的迷糊戏《四季花》。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技艺的尊重、热爱与传承。